得了小儿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有什么症状,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

小儿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
疾病常识
诊断方法
治疗方案
小儿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治疗
治疗概述

就诊科室:儿科 儿科综合

治疗方式:支持性治疗 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

治疗周期:3-6个月

治愈率:80%

治疗费用:根据不同医院,收费标准不一致,市三甲医院约(10000-50000元)


小儿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西医治疗

(一)治疗

本病的治疗应根据临床症状来决定,原则上无症状或仅有轻度贫血,对患儿生长发育无影响者不需治疗,如有较明显的溶血性贫血应行脾切除治疗,可使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恢复或接近正常,但脾切除后红细胞形态异常变得更为明显,与HS相同,脾切除虽不能改善红细胞的形态,但可纠正溶血及贫血,减轻溶血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,使患儿的生存质量得以提高,由于婴幼儿HE中一部分可自行减轻或缓解,脾切除术应在3岁以后考虑,的确需切脾者最好也在5岁以后进行,如合并胆石症应行胆囊切除;切脾后应补充叶酸,预防感染和免疫抑制等。

(二)预后

一般本病的预后良好,轻症患儿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贫血,对生长发育无影响,重症,病情迁延者,常发生并发症而影响预后。

小儿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疗

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,虚实夹杂,邪正相争贯穿始终。急性发作以邪实为主,正虚为辅,治宜清热利湿退黄为法;非发作期以正虚为主,邪实为辅,治宜益气养血基础上或健脾利湿,或温补脾肾。

1. 湿热内蕴证

主症:面色苍黄,目黄,小便色如浓茶。

兼症:身重,气短乏力,头晕心悸,或有发热,畏寒,口渴而不思饮,腰背痛,腹部痞块,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,小溲赤涩不利。

舌脉象:舌质红或淡红,苔黄腻,脉濡数。

治法:清热利湿退黄。

处方:茵陈蒿汤加减。

茵陈30g 栀子10g 大黄10g 茯苓15g

郁金10g 白术10g 薏苡仁20g 山药15g

太子参10g 青蒿15g 佩兰15g 竹叶15g

加减:纳少腹胀者加陈皮、佛手、木香等健脾理气之品;少腹胀闷,尿赤者加泽泻、滑石清利下焦湿热;湿重脘胀者加半夏、厚朴;血虚者加黄芪、当归以补气养血。

方药阐述: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;青蒿、大黄助茵陈清肝利胆泄热;茯苓、薏苡仁利水渗湿,遵仲景“诸病黄家,但利其小便”之诣;佐以太子参、白术、山药益气健脾,脾气得健,水湿得运,湿邪自去;佩兰气味芳香,善于化湿醒脾;竹叶清热除烦,生津利尿;郁金行气活血退黄。全方配伍,共收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。

中成药治疗:

①清开灵注射液:40ml,日1次,静脉输注。

②茵栀黄注射液:20ml,日1次,静脉输注;或茵栀黄颗粒:6g/次,日3次,口服。

2.脾虚湿困证

主症:面色晦暗,周身乏力,皮肤及目珠轻度黄染。

兼症:食少纳呆,脘腹胀满,心悸气短,四肢困重,下肢浮肿,大便溏薄。

舌脉象:舌质淡胖,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濡细。

治法:温阳健脾,利湿生血。

方药:茵陈术附汤合小建中汤加减:

茵陈15g 白术15g 干姜10g 附子10g(先煎)

桂枝10g 白芍15g 茯苓15g 黄芪30g

党参15g 泽泻15g 山药20g 甘草10g

加减:血虚明显者加当归、熟地黄;水肿明显者加猪苓、车前草。

方剂阐述:方中用茵陈利湿退黄;黄芪、党参健脾益气生血;附子、干姜、桂枝温中散寒;茯苓、白术健脾祛湿;白芍、甘草酸甘化阴,配合饴糖补中健脾,诸药合用功能温阳健脾利湿生血。

中成药治疗:

①参苓白术丸:6g,日3次,口服。

②参附注射液:20ml,日1次,静脉输注。

3.气血两虚证

主症:面色萎黄或fD白,头晕乏力。

兼症:皮肤轻度黄染,唇白,心悸气短,神疲懒言,自汗。

舌脉象:舌质淡,舌体胖,边有齿痕,苔薄白或微腻,脉细弱。

治法:益气养血,健脾利湿。

方药:归脾汤加减。

党参15g 茯苓15g 白术15g 炙甘草10g

当归10g 熟地黄20g 远志10g 白芍15g

黄芪30g 茵陈15g 陈皮10g 炒枣仁20g

加减:食少纳呆加砂仁、内金、焦三仙;便溏加扁豆、山药、炒薏苡仁。

方剂阐述:本型多为病程日久,以气血亏虚为本,为正虚邪恋之证,方用党参、黄芪、茯苓、白术、炙甘草健脾益气;当归、熟地黄、白芍养血补血;茵陈清利胆经湿热;陈皮理气健脾燥湿;枣仁、远志养心安神;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,健脾利湿之功。

中成药治疗:

①生脉或参麦注射液:50~100ml,日1次,静脉输注。

②人参归脾丸:6g/次,日3次,口服。

③益气补血片:6片/次,日3次,口服。

4.脾肾两虚证

主症:面色萎黄或苍白,乏力,腰酸腿软,自汗,畏寒怕冷。

兼症:头晕耳鸣,心悸气短,食少便溏,夜尿频数,或伴皮肤轻度黄染。

舌脉象:舌质淡胖有齿痕,苔白,脉沉细弱。

治法:健脾益肾,利湿退黄。

方药:右归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。

党参15g 黄芪30g 补骨脂15g 怀山药30g

女贞子15g 旱莲草10g 当归10g 生熟地各20g

杜仲10g 菟丝子10g 山萸肉15g 枸杞10g

制附子10g先煎 白术15g 茯苓15g 茵陈15g

加减:阳虚甚者加淫羊藿、巴戟天以温肾助阳;黄疸明显者加龙胆草、虎杖、泽泻等;阴阳两虚者加地骨皮、青蒿。

方剂阐述:方中黄芪、党参益气健脾补中;辅以白术、茯苓健脾渗湿;附子、菟丝子温肾阳;辅以补骨脂、杜仲补肝肾,强筋骨;二地滋肾填精生血;枸杞、山萸肉滋补肝肾;当归补血活血;茵陈清热退黄,合附子、白术成茵陈术附汤,亦可治脾阳不足之寒湿。诸药合用,达到补益脾肾,利湿退黄之功效。本证类型多为黄疸病日久,病及脾肾,脾肾双亏,气血亦不足,且有湿热余邪留恋,属正虚邪衰之证。因此补脾肾、益气血,佐以清热利湿退黄为其治法。

中成药治疗:

①金匮肾气丸:6g/次,日3次,口服。

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