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了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什么症状,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

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
疾病常识
诊断方法
治疗方案
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
治疗概述

就诊科室:儿科 小儿内科

治疗方式:药物治疗 放射性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支持性治疗

治疗周期:3-6个月

治愈率:30-50%

治疗费用:根据不同医院,收费标准不一致,市三甲医院约(50000-100000元)


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西医治疗

在治疗上尚无特效的方法。鉴于各亚型间是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,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期而异。一般应遵循按阶段施治的原则。

RA和RARS采用调节造血的药物为主,可按慢性再障治疗或给予诱导分化,如雄激素、肾上腺皮质激素、维A酸、干扰素等。如病情向白血病进展,可采用单药或联合化疗,如RA和RAS主要问题是贫血,多采用以调节和刺激造血的药物为主,类似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。

RAEB治疗如同急性白血病。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愈此症的惟一途径,使用造血生长因子如莫拉司亭(GM-CSF) 或非格司亭(G-CSF)、白介素-3、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等可使部分患者获得缓解。

RAER、RAEB-T和CMML可选用诱导分化、化疗或骨髓移植。

1、刺激造血

(1)司坦唑醇(康力龙):0.05mg/kg,3次/d,疗程3~12个月。

(2)糖皮质激素:可选用泼尼松10mg,每日3次,泼尼松龙20mg,每日3次,疗程数月。大剂量甲泼尼龙30mg/(kg·d),总量不超过1000mg/d,疗程3d。

(3)莫拉司亭(GM-CSF):120μg/(m2·d),2周,间隔2周,可用至3疗程,或非格司亭(G-CSF) 2μg/(kg·d)×7天,休息3天,再用1疗程,可使84%~89%病人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提高;也可非格司亭(G-CSF)与促红细胞生成素[EPO,200~1600μg/(kg·w):静脉注射]合用。

(4)重组白细胞介素3(rhIL-3):30~1000μg/m2和促红细胞生成素[200~1600μg/(kg·w)静脉注射],可分别对50%和25%的病人有效。

(5)雄激素及同化激素:可用羟甲烯龙(康复龙)每日25mg/kg、甲睾酮每日25mg/kg、司坦唑醇(康力龙)每日0.1~0.2mg/kg,每日3次口服,疗程为3个月至1年。对RA及RAS疗效较好。

(6)集落刺激因子:粒-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(GM-CSF)剂量为每日120μg/m2,静脉点滴或皮下注射,间歇用药,用2~5日,停2~10日,为一疗程,可用至3疗程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(G-CSF)剂量为每日2.5μg/kg,用7日停3日,可用至2疗程。G-CSF和红细胞生成素(EPO)联合应用能使MDS的临床和血液学表现改善。EPO每周0.2~1.6mg/kg,静脉注射。

2、诱导分化

(1)顺式或全反式维甲酸:2~4mg/(kg·d)或20~40mg/(m2·d),口服,疗程6~12周以上。该药对MDS各亚型以RA疗效较好。

(2)干扰素α:300万U/(m2·d),每周5天,疗程5~7周以上,对CMML疗效较好。在各亚型中以对CMML的疗效较好,但不能防止各亚型成为白血病。

(3)靛玉红:50~100mg/(m2·d),分3次口服,疗程3个月以上。

(4)三尖杉碱:0.3~0.5mg/(m2·d),静脉滴注,每天或隔天1次,10~15次1个疗程。

(5)维生素D3:用药为1,25-(OH)2维生素D3,剂量为每日2.5~15μg口服,疗程8~28周。部分病例有效。

(6)联合用药: ①维A酸100mg/(m2·d) 6-硫鸟嘌呤(6~TG)每日12.5~25mg/m2口服,用2~8周。 ②维A酸100mg/(m2·d) 长春新碱(VCR)1~2mg/(m2·w)×2~8周。 ③三尖杉碱1.5mg/(m2·d) 左旋咪唑100mg/d分3次口服 干扰素α 250万U/(m2·d) 泼尼松20mg/(m2·d),14天1个疗程,休息10~14天,开始第2疗程。

3、化疗

(1)小剂量阿糖胞苷(Ara-C):10mg/m2,2次/d,皮下注射×6周。可使约1/3病例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减少,但并不能诱导MDS病人的GM-CFU产生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变化。

(2)阿柔比星(阿克拉霉素)3~14mg/(m2·d),连用7~10天为1个疗程,共2疗程。

(3)伊达比星(4-去甲氧柔红霉素)25~50mg/(m2·d),分4次口服,第1天、第14天或第21天服用,2~3周为1个疗程,共用2~4疗程。

(4)依托泊苷(足叶乙甙):100mg/(m2·d)×5天,后改为50mg/(m2·d),每周2次,可用于CMML治疗。

(5)小剂量三尖杉碱:0.3~0.6mg/(m2·d),每天或隔天1次,10~15次1个疗程,休息10~15天,再接下一疗程。

(6)足叶乙甙(VP16):每日100mg/m2静脉滴注,用5日,然后改为每日50mg/m2,每周2次,可用于CMML治疗。

(7)联合化疗:采用DA(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)、DAT(DA 6-TG)、HA(高三尖杉碱阿糖胞苷)、HOAP(高三尖杉酪碱、长春新碱、阿糖胞苷、泼尼松)、DOAP、DHA或MA(米托恩醌 阿糖胞苷)方案治疗RAEB、RAEBT和CMML及其继发性白血病,有报告可使49%的病例得到缓解。一些临床结果提示,多药联合化疗仅适用于白血病转化期或由体外培养、细胞遗传学检查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发现确定为有白血病转化倾向者。但早期采用强烈方案并不能预防和推迟白血病的转化。

4.骨髓移植

异基因骨髓移植为治疗MDS的最有效途径,儿童异基因骨髓移植疗效明显优于成人患者。对于配合相合的骨髓移植,约有50%~80%的病儿得到较长期的缓解。但由于骨髓来源等问题尚未能完全解决,故国内尚少应用。脐血及胎盘血干细胞移植,将代替髓移植。继发于癌症治疗后的MDS患者,建议在RAEB或RAEB-T早期进行移植为好。7号染色单体或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RC患儿,如有HLA匹配的同胞供体或无关供体,应在确诊后尽早进行SCT,其他RC患儿如有HLA匹配的同胞供体也应在确诊后尽早进行SCT。晚期MDS(RAEB和RAEB-t)应在确诊后尽早进行HLA完全匹配的同胞供体和无关供体或1个位点不合的无关供体SCT,如果疾病进展可考虑单倍体SCT。

预后

儿童MDS进展较快,可从RAEB很快转化为RAEBT乃至白血病,且预后差,部分病人死于感染与贫血。儿童MDS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,对于所有儿童MDS,性别与年龄无预后意义,但CMML则年龄越小预后越好,小于2岁者生存期明显长于2岁以上者。初诊时血小板计数、血液HbF含量以及细胞遗传学改变明显者影响儿童MDS预后。MDS的FAB分型即RA、RAS、RAEB及RAEB-t是疾病的阶段而非独立的型,如有的RA演变为RAEB,再演变为RAEB-t,再演变为白血病;有的在RA或RAEB时死于出血或感染,死亡患者的病程为6~84个月,中位数为27.5月。病程以RA最长13~96月,中位数57月,RAEB次之(1~19月,中位数9月),成为白血病后病程最短10.5~38月,中位数4月,即一旦演变为白血病则预后不良,转为白血病前的病程2~77月,中位数14月。MDS的演变除少数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外,多演变为粒细胞性白血病,以M1~M6均可见,其中以M1、M2最为多见。因类型不同,治疗措施较多,所以疗效不佳,综合性治疗可能改善预后。

一、国内疗效标准:

1、基本缓解:贫血、出血症状消失;外周血血红蛋白达100g/L,白细胞达4×109/L,血小板达80×109/L~100×109/L,分类无幼稚细胞;骨髓中原始细胞+早幼细胞5%,维持至少半年。

2、部分缓解:贫血及出血症状消失,三系血细胞有一定恢复,血中原始细胞+早幼细胞5%,骨髓原始细胞+早幼细胞较前减少50%,维持至少3个月。

3、进步:贫血及出血症状好转,不输血而血红蛋白较治疗前1个月内的常见值增加30g/L,原始细胞+早幼细胞数减少。4.无效:经充分治疗不能达到上述标准者。

二、国外疗效标准:

1、英国Bradford医院提出的标准:

(1)完全缓解:骨髓增生程度正常,原始细胞5%(可留有一系或两系病态造血);外周血象在停止输血的情况下维持正常,无原始细胞。

(2)部分缓解:骨髓原始细胞至少减少50%,外周血的全血细胞减少有进步,输血减少。

2、美国Minnesoda保健中心提出的标准:

(1)完全缓解:骨髓增生正常,无残留白血病现象,外周血象正常或接近正常。

(2)部分缓解:骨髓中原始细胞显著减少,正常造血细胞有些恢复,但不能达完全缓解水平。

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治疗

本病病位在髓,涉及脾肾,有脏腑虚损、气虚血瘀、正虚邪侵等不同的侧重点。早期多见气阴两虚或脾肾两虚,治疗应扶助正气为主;而中后期患者往往虚实夹杂,实证为标为急,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证、瘀毒内阻证,在扶正基础上应注重清热解毒,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。

1.气阴两虚证

主症:面色萎黄,神疲乏力,心悸气短,自汗或盗汗,五心烦热。

兼症:低热,咽干口燥,皮肤紫斑,衄血或便血。

舌脉象:舌淡红,少苔,脉沉细或细弱。

治则:益气养血,滋阴清热。

处方:生脉散合大补元煎加减。

太子参15g 麦门冬15g 五味子10g 熟地黄15g

山茱萸15g 山药20g 枸杞子15g 当归15g

黄芪20g 白芍15g 女贞子15g 炙甘草6g

加减:气短乏力明显者加用人参,黄芪加量至30~60g以大补元气;咽干口燥、烦热明显者加用知母、龟甲等滋阴除烦以制火;皮肤紫癜、齿鼻衄血明显者加茜草、小蓟、侧柏叶等以凉血止血;骨蒸劳热甚者加银柴胡、青蒿、鳖甲等以滋阴清热;若气阴两虚,邪毒内蕴者可应用验方参芪杀白汤加减(党参、黄芪、沙参、生地黄、天冬、地骨皮、半枝莲、白花蛇舌草、黄药子、当归、枸杞子、甘草等)。

方药阐述:本证多见于早期患者。方中太子参补中益气;麦冬甘寒养阴生津,清虚热而除烦;五味子味酸以收敛止汗;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女贞子、枸杞子滋补肝肾,养阴填精;辅以山药滋肾补脾,化气生血;黄芪甘温,善补诸气之虚,配太子参以加强益气之功;当归、白芍配参芪,可达益气活血生血之效;炙甘草助补益而和诸药。

中成药治疗:

1参归养血片:2~4片/次,日3次,饭后口服。

2十一味参芪片:4片/次,日3次,饭前口服。

3生脉注射液:20~60ml/次,日1次,静脉点滴。

2.脾肾两虚证

主症:面色无华或虚浮,气短乏力,腰膝酸软,畏寒怕冷。

兼症:耳鸣健忘,纳呆便溏。

舌脉象:舌淡胖,苔白,脉沉而无力。

治则:补肾健脾,益气养血。

处方:右归丸合归脾汤加减。

熟地黄10g 山茱萸15g 山药20g 枸杞10g

肉桂6g 茯苓15g 白术15g 太子参15g

当归15g 黄芪30g 菟丝子10g 补骨脂10g

陈皮10g 鹿角胶10g烊化 炙甘草6g

加减:阳虚甚者证见形寒肢冷、面浮肢肿、夜尿频、大便溏加淫羊藿、巴戟天、杜仲、制附子等;脾虚明显者加炒苡仁、莲子肉、炒扁豆等;皮肤紫癜、齿鼻衄血等出血倾向者加蒲黄炭、侧柏炭、阿胶珠等以止血。

方药阐述:方中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枸杞子滋肝肾,益精髓;菟丝子、肉桂、鹿角胶、补骨脂温补肾阳,填精益髓;太子参、黄芪、白术、甘草甘温补脾益气;当归甘辛温,养肝血;茯苓、陈皮以理气健脾渗湿,以防益气养血药滋腻滞气,有碍脾胃运化功能。全方共达益气健脾,温阳补肾,填精益髓之功。

中成药治疗:

1复方皂矾丸:7~9丸/次,日3次,饭前口服。

2益血生胶囊:4粒/次,日3次,饭前口服。

3.热毒炽盛证

主症:面色萎黄,神疲乏力,憎寒壮热或高热不已,皮肤紫斑、衄血或便血。

兼症:汗多,口渴喜饮,大便干结,小便黄赤。

舌脉象:舌红苔黄,脉洪数。

治则: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

处方:犀角地黄汤合化斑汤加减。

羚羊角粉1.0g冲服 石膏30g先煎 知母10g 玄参15g

生地黄20g 丹皮10g 赤芍10g 蒲公英10g

白花蛇舌草15g 栀子10g 半枝莲15g 生甘草6g

加减:本证多见于中高危患者,可在医生指导下加用青黄散(青黛、雄黄),以增强解毒祛邪之功;若兼有头痛者加白芷、菊花、白蒺藜等;纳差者加佩兰、佛手、焦山楂等;兼有咳嗽痰黄者加桑白皮、川贝、百部等;若并发出血者,酌加仙鹤草、侧柏叶、三七粉、鲜茅根、白及等。

方药阐述:方中石膏配知母、甘草是取白虎汤之意,以清热保津;羚羊角清热解毒凉血,配生地黄既可凉血止血,又可养阴清热,以治气血两燔;赤芍、丹皮凉血止血;配玄参以“解散浮游之火”;配公英、栀子以清热泻火;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莲以清热解毒祛邪。

中成药:

1复方黄黛片:5~10片/次,日3次,口服。(禁忌:肝功能异常者慎用)。

4.瘀毒内阻证

主症:面色晦黯,口唇淡黯,皮肤瘀点瘀斑、色暗。

兼症:胁下痞块,身痛骨痛,痰核瘰疬,乏力。

舌脉象:舌质暗淡,或边尖有瘀点,苔薄,脉沉涩或沉细。

治则:活血化瘀,解毒消ve。

处方:膈下逐瘀汤加减。

赤芍10g 丹皮10g 党参10g先煎 枳壳10g

黄芪20g 当归10g 川芎10g 元胡10g

甘草6g 桃仁10g 夏枯草15g 白花蛇舌草20g

半枝莲15g 黄药子10g

加减:此证多见于疾病后期,可在医生指导下加用青黄散(青黛、雄黄),以助清热解毒之功;对于证见阴虚内热者可联合青蒿鳖甲汤加减;证见气虚明显者可与补中益气汤合用;如口干欲饮者其津液已伤,酌加沙参、麦冬等滋阴;纳差者酌加内金、山楂等健胃消胀;寐不安者以龙骨、牡蛎、酸枣仁等养心安神;痞块明显者可选用具有破血逐瘀作用的药物,如三棱、莪术等。

方药阐述:方中党参、黄芪补益气血,扶助正气;丹皮清血中伏热;甘草以清热保津;赤芍、川芎、当归、桃仁养血活血;元胡、枳壳以疏肝行气止痛,散瘀血于膈下;夏枯草活血以清热;白花蛇舌草、黄药子、半枝莲解毒抗癌。

中成药:

1六神丸:10粒/次,日3次,口服。

2西黄丸:1瓶(3g)/次,日2次,口服。

3大黄蛰虫丸:1~2丸/次,日1~3次,口服。

4丹参注射液:20ml/次,日1次,静脉点滴。

⑤黄芪注射液40ml/次,日1次,静脉点滴。

(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,详细需要咨询医生。)

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